www.187004.com 來源:互聯網 作者: 類別:修車常識 時間:2008-07-24
制動系統是關系到人車安全的關鍵部件,汽車的制動系統按照可靠、省力等要求設置了多種裝置。最常見的有雙回路制動系統、真空制動增壓器等。 輕型汽車大都采用液壓制動,既然是液壓就要使用管路。雙回路制動系統就是指系統內有兩個分別獨立的液壓制動管路系統,起保險的作用。一般前輪驅動轎車多采用交叉對角線形式,制動主缸的前腔與右前輪、左后輪的制動管路相通,后腔與左前輪、右后輪的制動管路相通,形成一個交叉的“X”形對角線,這樣的好處是當有一個制動系統發(fā)生故障時,另一個系統依然能進行最低限度的制動,且不會發(fā)生跑偏現象。而后輪驅動轎車因負荷較大,多采用前后輪分別獨立制動形式,即有兩套制動總泵,一套控制前輪制動,另一套控制后輪制動。 真空制動增壓器顧名思義就是利用真空來增壓。這種裝置是一種助力裝置,一般安裝在駕駛室儀表板前的發(fā)動機艙隔壁上,串接在制動踏板與制動主缸之間,起增加踏板力的作用,從而使駕車者省力,使得一些力氣弱小的女士或老年者也可隨意駕駛汽車。 真空制動增壓器的工作原理是利用發(fā)動機工作時產生的負壓與大氣壓之間的壓力差來迫使增壓器內橡膠膜片移動,推動制動主缸的活塞,以此來減輕人踩制動踏板的力。真空制動增壓器內部的橡膠膜片兩邊隔成兩個空腔(圖示A和B),在不踏動制動踏板時,發(fā)動機進氣歧管的負壓被引入膜片的兩邊空腔,壓力平衡,所以增壓器不工作;當踏動制動踏板時,操縱桿移動令增壓器橡膠膜片一邊的(B)空腔的真空孔(連接發(fā)動機進氣歧管)關閉,同時打開空氣孔讓外界空氣進入,由于(B)腔的氣壓大于另一腔的氣壓,迫使橡膠膜片移動并帶動制動主缸活塞移動,從而起到增壓作用;當不踏動制動踏板時,操縱桿在壓縮彈簧的作用下復位,又將空氣孔關閉,真空孔打開,增壓器兩腔的氣壓相等,橡膠膜片又回復到原來的位置。汽車在高速行駛中急剎車,若前后輪動作或制動力不平衡時,就會發(fā)生甩尾等失控現象。從理論上說,理想的制動力分配曲線不論在車輛空載還是滿載時都應當呈現拋物線狀,而制動力分配曲線是由車輛的質心位置和特定的制動運動過程來決定的,即理想的制動力應當是前后輪按照重量負荷成比例分配。工程師在這一思想的指引下研制出一種叫“比例閥”的部件,它是一種類似ABS作用的液壓機械裝置。因此,一些沒有安裝ABS防抱死系統的車輛,就安裝了這種裝置,使制動力保持一種較為理想的狀態(tài),避免或者減少失控現象的發(fā)生。制動踏板作用力及汽車載荷變化引起的作用力都會使比例閥發(fā)生作用。 如果比例閥能夠感知由汽車載荷變化而引起的外界作用力變化,實現感載調節(jié),這種比例閥就稱為感載比例閥。感載比例閥利用車身與車橋之間的距離變化(外界作用力)來改變彈簧的預緊力,隨著車輛載荷的增加,相應地進行調整,使得在任何載荷條件下都能得到一個近似理想的制動力分配。它安裝在制動總泵與后輪制動分泵之間的管道上,由殼體、柱塞、閥門、彈簧等組成。殼體進油孔與制動總泵出油孔相通,出油孔與車輪制動分泵相通。 當外界作用力小時,感載比例閥的柱塞在彈簧預緊力的作用下被推至最右邊,兩孔相通,總泵與分泵壓力相等。當外界作用力大于彈簧預緊力,迫使柱塞左移,令柱塞與閥門接觸并關閉了閥門,切斷總泵通向分泵的通道;若外界作用力壓力繼續(xù)增大,又會使柱塞右移,柱塞與閥門脫離接觸,閥門又被打開,總泵與分泵又相通。這樣比例閥反復動作使分泵的液壓得到不斷調整,也即不斷調整了后輪制動力。
相關:
更多>>
湘公網安備 43120202000083號